剩下的藥該怎麼處理,是許多人會面臨的難題,常有民眾選擇沖進馬桶、洗手台,或隨便丟進廚餘桶,新北市藥師公會理事長古博仁說,這些都是錯誤作法,隨意丟棄的藥,隨著下水道流進河川、大海,會汙染環境。過去就曾有研究發現,台灣許多河川都有紅黴素、止痛藥或荷爾蒙藥物,濃度是歐盟標準的800倍以上。
古博仁說,一般常見藥物,大約攝氏800度可完全溶解,民眾若需丟棄過期變質的藥品,可將顆粒、粉狀或水狀的藥物,裝進夾鏈袋中,加入茶葉渣、咖啡渣與少許的水,完全破壞藥品外觀後,與垃圾一起丟棄,送進焚化廠焚毀。
而更好的做法,是將藥品交給社區藥局或原就診醫院回收,古博仁指出,尤其是抗生素、生物製劑、腫瘤藥物,需要1200度以上的高溫才能銷毀,一定要依照醫療廢棄物處理,才不會汙染環境、影響生態。
古博仁說,每次感冒症狀不同,不可留著藥下次吃,更不能分藥給親友。一般社區藥局藥師,若發現民眾丟棄較多分量的藥物,會給予適當的協助與衛教宣導,幫助民眾正確服藥,避免浪費。
食品藥物管理署藥品組簡任技正祁若鳳則提醒,正確依照醫囑服藥非常重要,尤其部分降血壓藥物,若隨便停藥,恐出現反彈性的高血壓,讓病情加重;抗生素類藥物,更需按照醫師指示,全部吃完,若隨意停藥,恐出現抗藥性,應多留意。
原始資料來源延伸閱讀轉載自中時電子報
https://tw.news.yahoo.com/藥沒吃完隨便丟-恐汙染環境水源-215005846.html
【作者廖珮妤╱台北報導 | 中時電子報】– 2016年3月14日